借款纠纷在日常常常发生,在其他人有需要的时候好心借钱给其他人,结果却可能钱拿不回来,一催再催,欠钱的反而是大爷。出借人想通过起诉来拿回被欠的钱,却不了解要到哪儿起诉法院才会管。
事实上,对于借款合同的管辖地法律是有相应的规定的。
1、合同有约定管辖法院的根据约定
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一些小心的出借人为了防止借款人日后不履行还款义务,又不断更换住所致使自己没法倡导债权的,会事先在合同中约定在一方违约时到什么法院提起诉讼。一旦合同中有约定管辖法院的,当事人应当先到约定的法院起诉。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合同没约定的适使用方法定管辖地法院
平时中通常都是跟熟人借钱,碍于情面怕伤感情,一般就不会签协议,如此双方也自然就没约定管辖的法院了。在没约定的状况下使用法定管辖地原则。
1、到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
其他人欠钱不还的,就到欠钱人的户籍所在地或者是常常居住地法院起诉,目前到户籍所在地的起诉相对较少,像借钱给外来打工者,后来不还的,要到他原来的户籍所在地起诉是不实质,因此,一般到常常居住地法院起诉,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就能认定为常常居住地了。
2、到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
履行地是指当事人履行合同约概念务的地址。借款纠纷中,出借方要承担出借款项的义务,借款方也有还款的义务,因此出借方与借款方所在地都是履行合同约概念务的地址。所以在其他人欠钱不还的状况下还可以在自己借出钱的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
最后,当事人到法院起诉之前还应该注意证据的收据,在没证据的状况下即便管辖的法院对了,法院也大概不受理。合同的标的额比较大,证据难于采集时,可以找个律师帮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