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推行的劳动合同法被舆论觉得是倾向于保护劳动者利益的一部法律,特别是无固按期限合同的规定更是令资方如坐针毡。“华为辞退事件”“工龄归零现象”“两会委员自我辩护”等都是劳动合同法激起的波澜。
2008年5月8日,劳动合同法推行条例公布,好像是为了平息劳资双方的博弈之声。但,质疑之声却愈加强烈,有人甚至觉得此举是“拨正返乱”,好像是在“扬汤止沸”。
一时间,“下位法讲解上位法有越俎代庖之嫌”“行政立法无权讲解法律”“细节不细”“资方的胜利”等质疑之声四起。
在权利本位回归的今天,相左看法可以产生碰撞、不同利益可以短兵相接好像更能使一部法律趋于健全,其民主立法的意义或许更大于一部法律的拟定与推行。
|本刊记者侯兆晓
临时工的十年
与张茵的十几天
来自河北的老张在一家知名的媒体干了十多年的校对,去年被公告不再续签协议。或许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走时,老张甚至没再回头看一眼自己进出了十几年的单位大门。
从1995年开始,老张就在这家媒体干起了临时工,当时1月四五百元的收入还算过得去。可是这个收入一直拿了七八年,直到后来,他和所在单位的部门签订了合同,收入才得以大幅度地提升,但相对于正式职员来讲,还是少得可怜。
尽管这样,老张还是非常满足。从临时工到一年一签的部门聘任,老张的身份并没彻底改变,在单位的一纸辞退令面前噤言或许是最好的证明。
“到目前,单位仍然没和我谈补偿的问题,我也不抱多少期望。事实上根据劳动法,我是可以签订无固按期限劳动合同的。本来以为劳动合同法的推行是根救命稻草,没想到反而成知道除合同的导火索。”一直阴着脸的老张戏剧性地笑了一下。
“本来也想过走仲裁或者诉讼试试看看,后来咨询了律师,感觉只不过白费力气,就舍弃了。”老张一直在叹气。
所有可以救济的路好像都被堵去世了,多年临时工的卑微已经磨掉了老张所有些锐气。
十年的光阴就像老张手里的烟灰被随便弹掉了。
作为新阶层代表的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三份提案:取消无固按期限劳动合同,免税进口利于节能减排的高效设施和减少个税税率。
尽管这三个提案饱受争议,甚至有人将张茵作为“为富不仁”的靶子,但,张茵声称:“我感觉每一个政协委员都有我们的角度,作为政协委员,我只在乎自己讲的是否真话。”
不少人也在宽容着张茵的做法,期望看到各利益阶层在“两会”平台上的辩论和博弈能越来越正常化,并且觉得民主政治的力量或许会在此间发轫。
业界人士觉得,草案第九条是最大的闪光点。马上需要签订无固按期限合同所要满足的期限做知道释:“连续工作满十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含劳动合同法实行之前的用工时间。
有人可能会作出假设:假如草案在去年推行,老张可能就不会这么烦恼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劳动法专家说,从现在草案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资方的胜利”。之所以会风头转向,我觉得和今年两会张茵委员会同30多名委员联名提案有关,甚至有提案特别建议,要改变传统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拟定推行细节的作法,应该由国务院出面拟定推行条例,提升立法层次,保证推行细节的权威性。一位职员十几年的奋争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难和一位代表或者委员十几天的努力相抗衡的。
无固按期限上的争论
劳动合同法的推行与劳动合同法推行条例的公布,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无固按期限合同、经济补偿与经济赔偿的关系与劳务派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