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 > 律师入门 >

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下)(之一)

www.iilki.com 2025-06-14 合同纠纷

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下)(之一)

下篇:各种合同责任的界限及基本含义1、缔约过失责任(一)缔约过失责任的定义和特点缔约过失责任,按其原本意义,是叫做“契约缔结之际的过失”,(注:刘*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426页。)也称之为先契约责任或者缔约过失中的损害赔偿责任。概括地说,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当事人因自己过失,导致合同不可以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对相信该合同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为基于此项信任而生的损害,应负的损害赔偿责任。在传统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中,合同责任只不过单独规定和研究违约责任,对于契约无效或者不成立,好像无由归责;只保护契约阶段,而不保护先契约阶段。这种保护是不全方位的。狭义上的契约阶段,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标的履行完毕之间的这一过程。广义上的契约阶段,除去上述这一过程以外,还应包含先契约阶段。所谓的先契约阶段,是指契约已经开始协商但尚未缔结之间的这一过程,是以要约的提出为开始的标志,以契约的成立为结束的标志,事实上是要约到承诺发出之前的整个过程。

法律对于契约阶段以违约责任加以重点保护,是完全正确的。但忽视以至舍弃对先契约阶段的保护,既不全方位,也不公正。契约的成立,契约责任的产生,并非凭空虚构,必有一个当事人双方联系、协商的磋商阶段。从契约的提出,到承诺的作出,就是如此一个磋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不可防止地在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方面出现不当行为,使他们在先契约阶段遭受损失。法律只规定契约责任而未规定先契约责任,就对于契约当事人的保护而言,是一个残缺的法律规范;就当事人所受损害来讲,得不到必要的救济。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发表《契约缔约之际的过失》一文,将德国普通法源的罗马法扩张讲解,广泛地承训信任利益的赔偿。他指出:“契约的缔结产生了一种履行义务,若此种效力因法律的障碍而被排除时,也会产生一种损害赔偿义务。所谓契约无效者,仅指不发生履行效力,不是说不发生任何效力。当事人因自己过失导致契约不成立者,应付信其契约为有效成立的相对人,赔偿基于此项信任而产生的损害。”

《德国民法典》将耶-林的倡导大幅度的采纳,承认在契约不成立时的各种信任利益的赔偿,在立法上确认了缔约过失责任规范,诸如,契约因非真实的意思表示而无效,或因错误的意思表示而被撤销时,信其为有效而受损害者,得请求信任利益之损害赔偿;缔结自始标的不可以之契约,契约无效,此时对给付不可以的事实有预测或因过失而不知者,对相对人应负信任利益的赔偿责任;因意思表示有暇疵而无效或被撤销时,表意人即便无故意、过失,违反告知、报告或讲解等义务,亦要他负担表意人的赔偿责任;交涉缔约之补助者,在契约成立前怠于报告义务或注意义务而予相对人以损害时,亦应负赔偿责任。(注:刘*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第427、428页。)《民法典》同意海外民事立法的先进经验,在第2章将缔约过失责任加以完整地规定,确立了国内民事立法上的这一规范,弥补了国内立法的不足。这是《民法典》的一大贡献。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具备以下法律特点:第一,是缔结合同中的民事责任。这种民事责任只能存在于缔约阶段,即先契约阶段,不可能存在于其他阶段,缔约过失责任与合同无效责任及违约责任有什么区别,在于合同是不是成立。合同成立之前发生的合同责任,是缔约过失责任;成立之后发生的合同责任,则可能是合同无效责任或者违约责任。第二,是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民事责任。就民事责任承担的法律基础而言,违约责任的法律基础基本上是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即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侵权责任的法律基础为法律关于侵权行为的规定。而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根据通说,则是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赋予缔约双方当事人需要遵守的法概念务,违背这种义务,当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上就是“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下)(之一)”的有关常识,期望大伙可以多多知道,假如在将来遇见合法的权益被侵犯的状况,就能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假如你的状况比较复杂,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进行法律咨询。

Tags: 合同法 合同效力 合同效力纠纷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