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房屋抵押需要什么手续
银行房屋抵押需要的手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借款人需要向银行提出申请,并递交有关资料,这类资料一般包含个人身份证明、房地产证明、收入证明等,以便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
2.银行会进行房地产评估、贷前调查与审批步骤,以确定房地产的价值和借款人的贷款额度。
3.一旦审批通过,借款人需要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将房地产抵押给银行作为贷款的担保。
4.银行会发放贷款,借款人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金额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5.当贷款本息全部结清后,借款人需要办理抵押房子的撤押手续,解除房地产的抵押状况。
2、房地产抵押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找法网提醒,关于房地产抵押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目前《民法典》的有关条约中。
1.《民法典》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达成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2.《民法典》还详细列举了可以抵押的财产种类,如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用权等,并规定抵押人可以将这类财产一并抵押。
3.同时,对于以建筑物抵押的状况,《民法典》还规定了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用权应一并抵押的原则。
什么财产是不可以进行抵押的?
依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以下财产是不能抵押的:
1.土地所有权;
2.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用法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3.学校、婴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所有权、用权不明或者存在争议的财产;
4.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能抵押的其他财产。
这类规定旨在保护特定财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预防因抵押行为而损害公共利益或别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