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祸主责和次责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车祸主责和次责的划分,是基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结论,具体如下:
1.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依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状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别结论,准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与当事人的责任。
2.对于车祸主责方而言,需要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这一般意味着其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较大,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主要用途。而次责方则承担次要责任,过错程度相对较小。
3.主责方可能需要承担以下责任:
赔偿责任,即根据责任比率赔偿他们因事故导致的损失;
行政责任,如因违反交通规则致使事故,可能面临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假如事故后果紧急,如导致职员伤亡,且主责方存在紧急过错,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面临刑事处罚。
4.而次责方虽然责任较小,但同样需要根据责任比率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可能面临肯定的行政责任。
2、车祸主责与次责的赔偿比率
法律快车提醒,车祸主责与次责的赔偿比率,一般是依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确定的责任大小来划分的。
1.通常来讲,若是无责任方,则本方损失的所有法律支持范围内额度,均可向责任方索赔,且无需承担责任方的损失赔偿。
2.而若是次要责任方,则本方损失额度只可以索赔总损失额度的70%~80%,并且需要承担其他损失方的20%~30%的赔偿责任。
3.这一比率并非绝对的,实质操作中还会遭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如双方的经济情况、保险状况等。同时,机动车辆交强险的有关规定也会对赔偿比率产生影响。
4.依据交强险的规定,机动车辆的责任方需要先行赔付,无责方也有有关的无责赔付额度规定。
因此,在确定赔偿比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原因。
3、车祸责任赔偿的实质操作
在车祸责任赔偿的实质操作中,第一需要明确的是赔偿的主体和范围。赔偿主体一般包含事故双方与有关的保险公司。赔偿范围则包含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两部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事故发生后,双方应准时报警并等待交警到场处置。交警会依据现场状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大小。
2.依据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结论,双方可以协商赔偿事宜。假如协商不成,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法院会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和事实状况,判决责任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实行判决过程中,假如责任方拒不履行赔偿义务,受害方可以申请强制实行。
4.在赔偿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保留有关证据,如医疗成本发票、财产损失证明等,以便在协商或诉讼过程中证明我们的损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