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坐牢还要还钱吗
挪用公款坐牢后,仍需要还钱。这一回答直接回话了“挪用公款坐牢还要还钱吗”的问题。
1.即便因挪用公款而被判刑,这只不过承担了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免除去应负的民事责任。
2.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而使其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因此,在服刑期满后,挪用公款者仍需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责任,即仍有还款义务。这意味着,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是并行不悖的,不可以因承担了刑事责任就逃避民事责任的追究。
2、挪用公款后承担什么责任?
找法网提醒,挪用公款后,行为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1.从刑事责任方面来看,依据《刑法》的规定,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越三个月未还的,均构成挪用公款罪。
依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刑罚。
尤其是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用的,还将从重处罚。
2.从民事责任方面来讲,挪用公款者需承担归还被挪用公款的义务,即需承担还款责任。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依据是?
挪用公款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刑法》第384条。该条明确规定了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及相应的刑罚。
1.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越三个月未还的,均构成挪用公款罪。
2.该条还规定了对挪用特定款物(如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用的从重处罚原则,进一步体现了法律对挪用公款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