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的刑事案件法院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
公诉的刑事案件法院立案后一般一个月以内开庭,具体时间法律没统一规定,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能超越三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职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职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有关的问题,知道状况,听取建议。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址公告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公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别人和翻译职员,传票和公告书至迟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名字、开庭时间和地址。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职员和书记员签名。
2、公诉的刑事案件法院立案后开庭步骤
1.庭前筹备。
查阅公诉人移送审察起诉的案卷材料,必要时召开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
2.开庭。
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各诉讼参与人是不是已经到庭、宣读法庭规则等,审判职员就座后由审判长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查明被告人基本信息,告知有关诉讼权利,询问是不是申请回避等。
3.法庭调查。
通过向被告人或证人发问与举证质证等查明案件事实。
4.法庭辩论。
控诉方与辩护方就被告人的行为是不是构成犯罪、犯罪的性质、罪责轻重、证据是不是确实充分,与怎么样适用刑罚等问题,进行互相辩论。
5.被告人最后陈述。
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6.法院公开宣判。法庭审理后,人民法院依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案件事实了解,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公诉的刑事案件法院立案后开庭可以调解吗
对于刑事案件法院是没有调解的,不过在法定的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法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找法网提醒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法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过去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