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剐蹭后离开被联系回来,算逃逸吗
剐蹭后离开现场,但在被联系后又返回,假如当事人在发生事故后,因害怕承担责任而故意逃离现场,之后再被联系回来,这种情形一般会被认定为逃逸。
1.逃逸者一般会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然而,假如当事人离开现场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出于探寻帮助等正当理由,并在接到公告后准时返回现场,那样这种行为则不被视为逃逸。
2.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丢弃汽车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与潜逃藏匿的行为。
因此,法律快车提醒,判断剐蹭后离开又返回的行为是不是构成逃逸,重点在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是不是符合上述概念。
2、交通肇事逃逸认定要素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要素:
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是不是离开了事故现场;
2.离开现场的主观意图是不是为逃避法律责任;
3.离开现场后是不是采取了逃避藏匿等行为。
在实践中,交通管理部门会依据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材料,综合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不是构成逃逸。
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维持冷静,积极配合交通管理部门的调查处置,防止因不当行为而被认定为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法律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十分紧急:
1.在责任认定方面,逃逸的当事人将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他们当事人也有过错。
2.在损害赔偿方面,逃逸的当事人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成本,包含医疗成本、财产损失等。假如肇事汽车投保了第三者责任险,但在逃逸状况下,保险公司将不再承担保险责任。
3.逃逸的当事人还将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包含吊销汽车驾照且终生不能重新获得等。
4.在刑事责任方面,逃逸是法定的加重情节,假如伤者因抢救不准时而死亡,逃逸者可能面临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因此,交通肇事逃逸不只损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给逃逸者自己带来了极其紧急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