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是刑事吗
职务犯罪,确实是刑事犯罪,有关规定具体如下:
1.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员工借助已有职权,进行的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这类行为侵有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了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并根据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
2.职务犯罪因其触犯刑法,所以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明确界定了职务犯罪是刑事犯罪的范畴。
3.《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员工借助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贪污罪,这就是职务犯罪中的一种,需遭到刑事处罚。
2、职务犯罪包括什么范畴
职务犯罪主要涵盖以下几个范畴:
1.职务便利类犯罪:
这种犯罪在企业高管职务犯罪中危险性最高,且数目高发。其表现为贪污、纳贿、挪用公款、自我买卖、侵犯公司商机等多种形式。
此类犯罪总是是为了个人、朋友或其他第三方获得非法利益,违背了职权的本来使命,即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
2.滥用职权类犯罪:
滥用职权型犯罪的主要特点是积极的越权行为,其标志是违规性,即超越权力范围,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决策,强行、擅自作出违反规定或公司章程的行为。
这种犯罪的主体一般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员工,他们明知不可为而公然为之。
3.疏于职务类犯罪:
这种犯罪表现为不履行、不正确履行或舍弃履行公司法规定的职责。如公司高管紧急不负责任,就是疏于职务。
对于非国有企业员工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紧急不负责任而被诈骗,致使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的状况,现在国内刑法尚未有明确规定,但让人骗公司可以通过合同诈骗罪追回损失。
职务犯罪应怎么样处置
找法网提醒你,对于职务犯罪的处置,主要遵循以下步骤:
1.监察机关在调查涉嫌职务犯罪的案件时,假如觉得犯罪事实了解,证据确实、充分,就会制作起诉建议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察、提起公诉。
2.监察机关还可能对被调查职员采取留置手段,以便进一步调查,留置后的处置可能包含:
对违法公职职员根据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罚决定;
对监督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督建议;
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直接向负责任的领导人作出问责决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职员,假如经调查觉得犯罪事实了解,证据充分,监察机关就会拟定起诉建议,并将被调查职员、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检察机关则应当依法对被移交职员采取强制手段。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因其紧急性,需要遭到法律的严惩。无论是哪类型型的职务犯罪,都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