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病人不能离婚吗
精神病病人并不是不能离婚,具体如下:
1.结婚以后,若配偶患上精神病,另一方确实有权需要离婚,但首要条件是需要符合法定的离婚条件,才能解除婚姻关系。
2.依据有关规定,若一方在夫妻一同生活期间患上精神病且久治不愈,这一般被视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在此状况下,若一方坚决需要离婚,且经过调解无效,法院可以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3.对于间歇性精神病病人,应当在其精神正常期间进行诉讼审理。
因此,精神病病人离婚的可能性存在,但具体能否离婚还需依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及法定程序来决定。
2、精神病病人离婚怎么样办理
精神病病人离婚的办理步骤相对复杂,需依据病人的具体状况来操作。
1.对于间歇性精神患者,假如其可以辨认我们的行为能力,双方可以选择到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或者通过法院诉讼离婚。
2.对于完全不可以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患者,第一需要变更监护人。这一般需要在精神患者居住地的法院申请监护人变更,可以指定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或者有监护能力的居(村)委会、单位为监护人。
3.监护人变更后,再通过监护人到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或者通过法院诉讼离婚。在办理离婚手续或法院开庭时,需要有监护人到场,代理精神患者的有关民事活动。
这一步骤确保了精神病病人在离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精神病病人离婚的经济帮助
1.在精神病病人离婚的状况下,另一方应给予精神患者一次性的经济帮助。离婚是基于合法有效婚姻产生的夫妻关系而消灭,夫妻间的扶助义务也随之消失。
因此,对于精神患者在离结婚以后的生活、居住问题应给予特别关注。
2.法律规定,若精神患者在离婚诉讼中被确觉得完全不可以自理、大多数不可以自理或部分不可以自理,均符合一方生活困难法律规定的情形。
在此状况下,他们在离婚时应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款项或者肯定的财产,以保障精神患者在离结婚以后的正常生活。
3.具体经济帮助的方法应由双方协议,若协议不成,则由人民法院判决。
4.经济帮助的款项或财产应依据当事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当地的生活水准来确定。
找法网提醒,这一规定旨在切实保护在离婚诉讼中是精神患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离结婚以后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