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需按具体情形担责。未达犯罪标按时,依据《保险法》,保险人可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若已赔付则有权追回;投保人等故意制造保险事故骗保,保险人不担责。骗保金额未达立案标准,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
骗保金额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则构成保险诈骗罪,个人骗保数额1万元以上、单位骗保数额5万元以上可追究刑事责任,依据数额和情节处拘役、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防止此类状况,一是投保人等应如实提供资料,增强法律意识,认识骗保后果;二是保险公司要加大审核,借助技术方法辨别不真实资料;三是监管部门加强对骗保行为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2、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会面临什么法律处罚
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和刑事三方面处罚。
民事上,依据《保险法》,若被保险人、受益人提供不真实资料索赔,保险人对于未发生的保险事故按合同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责任;已支付保险金的,保险人有权需要退回。
行政方面,依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进行保险诈骗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由监管部门处10万元以下罚款。
刑事层面,若骗保数额较大,依据《刑法》构成保险诈骗罪。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万到10万元罚金。
3、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在刑法上会有什么罪名
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可能触犯保险诈骗罪。依据《中国刑法》,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或者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不真实是什么原因、夸大损失程度,或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或故意导致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故意导致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构成保险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肯定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紧急情节,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紧急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除此之外,若保险公司员工借助职务便利,故意编造不真实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可能构成职务侵占罪;国有保险公司员工有此行为,会按贪污罪定罪处罚。
当大家探讨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要承担什么责任时,这背后还有不少与之紧密有关的问题。除去已知的责任,不真实理赔一旦成功获得赔偿款,后续若被查实,就面临着退还不当得利的问题,这不只要退还本金,还可能涉及利息等。而且,提供不真实理赔资料在信用层面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会被有关保险机构等记录在案,影响将来的保险购买等金融活动。假如你曾在理赔过程中有过有关疑问,或者对于不真实理赔后责任的具体界定、信用修复等方面还有困惑,不要再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