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期间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如何解决
工伤期间合同到期单位不续签,职员需第一判断单位是不是存在过错,若单位有过错,职员有权需要单位给予经济补偿金。
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是职员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具体为: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的规范;
若职员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则按一年计算;
若不满六个月,则支付半个月薪资的经济补偿。
2.若职员自己存在过错,或是主动提出辞职,则无权需要经济补偿,双方需依法办理辞职手续。
3.《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其中包含劳动合同期满而用人单位未保持或提升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状况。
因此,职员在工伤期间合同到期且单位未续签时,应依据此法律条约判断自己权益,并当令向单位提出经济补偿的需要。
2、十级工伤合同到期能否不续签
对于十级工伤的劳动者,其合同到期后单位原则上可以不与之续签。
1.但单位需承担肯定的法律责任,即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该补助金为劳动者七个月的本人薪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劳动者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一个月的本人薪资。
2.《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别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在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时,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待遇。
因此,十级工伤的劳动者在合同到期后虽可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但单位需依法支付上述补助金。
单位未交工伤保险工伤处置
若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而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有权需要单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项目和标准支付有关成本。
找法网提醒你,这类成本包含但不限于医疗成本、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
1.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根据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时参加并补缴工伤保险费;逾期不缴纳的,将面临罚款等法律责任。
2.该条例还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根据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成本。
因此,对于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单位,其职员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应依法向单位提出赔偿需要,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