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中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行。
1、民法典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新年代国内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凝聚着14亿人民的一同意志和梦想。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进步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有益于坚持和健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范、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进步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勉励政府依法行政、推进政府治理水平提高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典是一部树立法治大国形象、提高国际法治话语权的大法。
大家也相信伴随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势必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紧助推,达成规范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的不断转化,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2、颁布民法典的宪法意义有什么?
第一,颁布和推行民法典能够帮助将宪法权利具体化。宪法作为根本法,不是法规汇编,要想使宪法权利得以达成,需要依靠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法律规范把宪法权利具体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在编纂民法典时之所以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就是要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对人格尊严的需要、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体现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第二,颁布和推行民法典能够帮助落实和保障宪法权利。国内《宪法》的128个条文中附有‘根据法律’、‘由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之类条件的达40余处,这就充分说明了完备法制对于保障宪法推行的重要程度。因此,需要打造形式完备的以宪法权利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以法律规范来具体推进、落实宪法权利,丰富宪法权利的内涵;规定宪法权利保障与达成的条件,防止宪法权利虚置。民法典规定了公民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的权利内容,并对涉及此3项权利的法定救助义务予以立法确认,体现了对公民生命、身体与健康的高度关注,有益于提高法律对生命权、身体权与健康权的保护水准。
第三,颁布和推行民法典能够帮助推进国内人权事业进步。溯源人类社会关于正义学问的探索史和斗争史就会发现,权利作为一种极为根本和复杂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现象一直占据着所有关于正义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地方。这不止是由于权利与国家治术、优良政体、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更是由于它至少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语言、意志和行为的一部分。正如《世界人权宣言》开篇所昭示:“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民法典从拟定之初就立足于国内国情,回话了新年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设立居住权规范、规定互联网虚拟财产到规定土地经营权、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修复责任等都充分彰显了民法典的人文关怀精神,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全方位保护。
以上是关于“民法典颁布的意义是什么?颁布民法典的宪法意义有什么?”的有关信息,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常识请关注好律师网民事诉讼法律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