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冒商品怎么样断定金额
在断定销售假冒商品的金额时,国内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行为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其销售金额若达到五万元以上,或者虽未实质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十五万元以上,又或者已销售与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五万元以上的,均可认定构本钱罪,并应予以立案追诉。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角逐秩序。
2、假冒商品销售金额认定标准
找法网提醒,假冒商品销售金额的认定,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条,主要包含三种情形:
1.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3.销售金额虽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这类标准明确而具体,为执法机关提供了操作依据。
假冒商品销售罪的量刑标准
对于假冒商品销售罪的量刑,国内《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做出了明确规定。
1.依据该条约,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且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销售金额数额巨大,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该罪的构成要件还包含: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
侵犯的客体为别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主观方面的故意性。
客观方面的经销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且金额较大的行为。
这类构成要件一同构成了假冒商品销售罪的完整法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