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

中国律师网 > 律师入门 >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如何确定

www.lzldqc.com 2024-09-20 法律综合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如何确定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员,借助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员工,而且是非国家员工,因而是特殊主体。具体而言,包含:①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员工,包含董事、监事、经理、负责人、职工借助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他们或者有特定的职务,或者从事肯定的工作,可以借助职务之便或工作之便侵占单位财物而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的非国家员工借助工作之便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也应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司法实务中,对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备国家员工身份的一般员工和工人,假如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或者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包含合同工和临时工,可以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而仅以提供劳务获得报酬而没确立劳动关系的从业职员,不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员工,不构本钱罪的犯罪主体。

正确区别“国家员工”和“非国家员工”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同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职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与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职员有前款行为的,根据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以贪污罪处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职员”与“国家员工”是完全不同内容的两个定义,二者各自获得职业资格的法律依据、体现的法律关系都不相同。因此,司法实务中,大家可以先界定行为人是不是是“国家员工”的范围。《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本法所标国家员工,是指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职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职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职员,与其他根据法律从事公务的职员,以国家员工论。”假如行为不属《刑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范围,就应界定为“非国家员工”。

对于一些少部分犯罪,法律中规定此时可以构成此罪的主体是特殊的,假如行为人不具备如此的特殊身份,自然即便推行了相应的行为,那也是不可以认定构成此罪的。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认定来看,只能是一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员工才能构成。以上内容就是有关的回答,假如你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华律网有关律师。

Tags: 刑法 刑法罪名 侵犯财产罪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